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佳禾食品(605300)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粉末油脂、咖啡、植物基、糖浆及其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公司主要产品的行业分类情况具体如下:粉末油脂产品归属于C14食品制造业,咖啡、植物基及其他产品归属于C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糖浆归属于C1391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业。
根据QYRESEARCH发布的《2024-2030年全球与中国植脂末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植脂末产量为105万吨,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1%;预计2030年全球植脂末产量为245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8%,市场规模将达到51.9亿美元,未来几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6%。公司油脂粉末市场主要分布在新消费领域的现制茶饮、餐饮、食品工业及海外业务等,各领域业务的份额相对稳定,在经营周期内各领域达成了预期经营目标。
公司产品所在的下游为新消费领域的现制茶饮。根据《新茶饮行业白皮书》报告,受需求端和供给端增长协同驱动,中国现制茶饮全品类终端零售额预计在2028年可达5,466亿;主要原因是:①居民消费能力提升、②现制茶饮产品创新频繁、③连锁化率提升带动产品标准化品质化、④外卖渠道能够扩大消费者触达范围。新茶饮行业发展带动原材料市场规模的增长,预计2028年中国现制茶饮的原材料市场规模将超1,300亿元。在原料趋势上,0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特别是非氢化植脂末成为行业选择。
根据窄门奶茶饮品数据,截至2025年6月份,茶饮门店数量达到426,313家,与年初基本相当。2024年,中国茶饮行业连锁化率首次突破50%,预计2025年茶饮行业连锁化率将继续提升。在所有餐饮品类中,茶饮的连锁化水平是最高的。随着新式茶饮消费场景的更加多元化和新式茶饮消费品类的不断创新拓宽,消费者对新式茶饮的热情持续上升。
随着2025年7月头部互联网即时零售平台外卖大战打响,现制茶饮迎来新的爆发,在补贴大战期间,新茶饮品牌普遍迎来订单激增的局面,亦会有力带动上游粉末油脂行业的发展。
伴随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和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中国新式茶饮也进入了高速扩容阶段。茶饮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各品牌凭借产品品质和创新,合理的门店布局以及强大的品牌势能,不断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巨大,其中中国和东南亚是最大的增长引擎,出海也成为茶饮品牌摆脱内卷,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最佳路径。在这个红利趋势下,中国各大茶饮品牌纷纷出海,第一站大多首选东南亚地区。中国茶饮品牌出海东南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两地饮食文化较为接近,消费者培育成本低。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湿润,全年平均气温接近30摄氏度,在东南亚冷饮市场几乎不存在淡旺季之分,当地居民全年冷饮需求旺盛。根据《新茶饮行业白皮书》,以中国和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是全球现制饮品行业加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在2023年至2028年间,中国和东南亚市场预计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增速最快,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17.6%和19.8%,合计贡献同期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增量的近40%。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合计占全球现制饮品市场的比重也将从2023年的12.0%提升到2028年的19.4%。
咖啡是近年来在国内伴随新兴消费发展而持续较快发展的品类,也是公司持续深耕新消费领域而推出并受到消费者欢迎的重要产品。从行业来看,为保障咖啡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系列相关政策,具体包括产业发展政策、原料进出口及贸易政策、外商投资政策等,积极鼓励并助推中国咖啡行业稳健发展。
当前,我国本土咖啡豆上游供应链逐步成熟,作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产区,云南2024年咖啡种植面积达126.7万亩,产量14.6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近几年咖啡豆产量占全国的98%以上。此外,云南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咖啡豆产业的发展,在提升咖啡豆精品率、精深加工率、培育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基地、绿色发展等方面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以协同创新的方式,产学研管一体化推进云南咖啡豆产业全链条发展。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生产标准的提升与技术的助力,云南咖啡豆的精品率与精深加工率不断提升。
中国咖啡市场高速革新,互联网刺激多元咖啡品牌涌现,推动中国咖啡进入品类、体验双重升级新时代,多元化趋势明显。
根据窄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现制咖啡市场规模达到1,917亿元,同比增长25%,现制咖啡门店数量方面,截至2025年7月门店数量达到228,355家,同比增加了10%。根据《新茶饮行业白皮书》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现制咖啡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2,625亿元。根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发布的《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相较于2016年人均年咖啡消费9杯的情况,目前中国人均年饮用数已上升至16.74杯,我国消费者对咖啡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作为新消费的重要赛道,咖啡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全产业链深度布局成为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制咖啡规模增速亮眼,地位逐年提升,消费场景丰富,满足各类型人群需求。性价比和品质齐头并进,中低价咖啡占比提升,咖啡品牌向低线城市渗透,下沉市场发展明显。在新世代消费者引领下,咖啡业务多层次需求迸发,打破原有场景边界实现破圈绑定,成为时下有效营销新风向,在消费升级浪潮下,咖啡业务内容营销逐渐打破原有边界,实现领域拓展。
在消费升级、大众对健康营养关注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植物基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该行业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渗透力。
从全球来看,植物基市场在近几年已从初始的市场探索期,逐渐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推广期,包括燕麦奶在内的植物基产品的市场潜力较大,根据西麦食品公司研究报告《燕麦行业乘风起,龙头企业加速发展》,2024年中国燕麦行业市场规模为101.34亿元,其中冲泡燕麦和即食燕麦分别为69.51亿元和31.83亿元。2019-2024年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5%,24-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行业整体稳健增长。在追求健康饮食热潮的加持下,近年来欧美和中国消费者对植物基奶的接受度加速提升,欧美和中国市场植物基奶的渗透率也加速提升。
从国内来看,我国植物基饮品行业处于“植物蛋白饮料向植物基奶定位转变”的品类演变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近几年来,植物基奶市场快速崛起,植物基奶以“牛奶替代品”的定位推向市场,既符合消费者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也符合当前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植物基奶相比传统植物蛋白饮料定价更高,消费场景为日常饮用,具有消费频次更高的特点。在中国,未来几年我国植物奶行业的年均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预计2025年植物奶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近年来,随着食品饮料行业消费升级、功能性食品兴起以及居民饮食结构调整,淀粉糖消费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淀粉糖广泛应用于饮料、果汁、乳制品、烘焙、婴幼儿食品、糖果等领域。根据云糖网显示,中国淀粉糖行业年消费量已超过1,500万吨,年均增速约为4%-6%,特别是在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增长高于平均增速。淀粉糖品类内,果葡糖浆、麦芽糖浆以及小包装调味糖浆等细分类别市场需求旺盛、增速较快。其中,果葡糖浆因饮料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需求增长强劲;麦芽糖浆在啤酒、饮料、糖果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小包装调味糖浆适应了餐饮零售终端消费升级的趋势。
糖浆系新消费领域现制茶饮的重要原材料,其市场规模伴随着现制茶饮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增长。根据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发布《2024-2025中国饮品行业发展监测报告》研究数据,2024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达到55,718亿元,增长5.3%,创历史新高。其中,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达2,185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25年达到2,425亿元。现制饮品连锁店依靠品牌声誉、标准化运营、供应链与规模经济优势,提升运营效率与门店表现,带动现制茶饮连锁化率上升,推动市场整体增长。根据《2025年中国现制饮品行业报告》研究数据,预计2023-2028年,现制茶饮店连锁化率从约50%升至约72%,其中平价现制茶饮店连锁化率预计从2023年约43%增至2028年约61%。根据CIC灼识咨询《2025新茶饮行业白皮书》研究数据,受新茶饮门店数量增长、连锁化率提升带动饮品的标准化、品质化以及外卖渠道的有效扩大等驱动因素,新茶饮行业发展带动原材料市场规模增长。现预计2028年中国现制茶饮的原材料市场规模超1,300亿元。液体糖浆作为现制茶饮重要的原料之一,2024年在中国现制茶饮的规模为98亿元,现预计到2028年糖类的规模达158亿元。
粉末油脂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公司的粉末油脂产品主要包括奶茶用粉末油脂、咖啡用粉末油脂、烘焙用粉末油脂等。近年来,公司全面实现产品0反非氢化,顺应消费者健康饮食的发展趋势,引领茶饮行业向更健康方向发展。
公司先后参与起草《植脂末》《粉末油脂》《植物基奶油》等多项标准,深耕专用油脂领域。
公司建有健康粉末油脂(国际)联合创新中心、苏州市功能性粉末油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载体。公司参与申报的以粉末油脂产品为代表的《食品工业专用油脂升级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的植脂末(粉末油脂)产品也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同时,公司专利技术产品冷溶植脂末、耐酸植脂末、零糖植脂末及自主研发的发泡粉末油脂均已进入量产阶段,通过完善的产品矩阵,公司能够为下游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专用油脂解决方案,持续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3年中国植脂末产量约为98.52万吨,同比增长8.24%,植脂末需求量约为77.12万吨,同比增长9.72%。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工艺技术创新,积极布局下游新消费市场和销售渠道,拓展国内外优质客户群体,进一步提升公司粉末油脂业务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巩固在粉末油脂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在粉末油脂行业积累的核心技术和行业经验,顺应粉末油脂产品健康化和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功能性粉末油脂产品,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品种的同时,带动粉末油脂产品的升级和健康发展。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因具有独特的醇香风味和提神作用,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流行饮品。咖啡市场也是新消费领域热点赛道。公司的咖啡产品主要包括焙烤咖啡豆、研磨咖啡粉、热萃咖啡液、冷萃咖啡液、冻干咖啡、速溶咖啡、咖啡固体饮料等,涵盖咖啡的全产品链。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冷萃咖啡标准化产线、HALAL认证、FSSC22000认证、雨林联盟(RA)认证等。
随着国内咖啡消费理念的快速传播以及消费习惯的逐步养成,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已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平价咖啡品牌快速发展,广泛覆盖不同城市、不同消费水平人群。以库迪为代表的亲民路线品牌,主攻下沉市场,当前门店数量已经位于品牌门店数排名前五。咖啡消费浪潮也在逐步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现磨咖啡门店连锁率提升,头部品牌集中度提高成趋势,下沉市场仍存扩容空间。根据窄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约36.85%的咖啡店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随着头部玩家积极布局下沉市场,二、三线%,四、五、六线%,咖啡正逐步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中,下沉市场将成为未来咖啡积极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公司将充分发挥咖啡业务与粉末油脂业务的协同效应,加大对咖啡在不同场景下应用的研究投入,针对细分市场和客户群持续推出高品质的咖啡产品,并通过实施咖啡扩产建设项目,提升公司咖啡产品的档次及附加值,增强公司咖啡产品的竞争力。目前,公司大力布局C端咖啡业务,产品包括浓缩咖啡液、精品咖啡豆、冻干咖啡、即饮咖啡等;此外,公司将紧抓咖啡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力度,积极与下游大型食品及饮料客户合作,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促进咖啡业务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随着环保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近些年全球植物基概念兴起,植物基饮料涵盖所有类型的植物基蛋白饮料,包括大豆、大米、坚果(如花生、杏仁)、谷物(如燕麦、藜麦、玉米)、种子(如亚麻籽、奇亚籽)和椰子饮料等。公司植物基产品主要包括有机燕麦奶、燕麦浆、燕麦粉以及厚椰乳、椰浆产品等。公司与国家粮科院在燕麦奶与植物奶方面有着深入的联合开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合作。
2025年,非常麦有机燕麦奶以卓越的产品特性和深入人心的健康品牌形象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与赞誉,也在抖音等电商平台上脱颖而出,多次荣登乳糖不耐受人气榜榜首,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公司在数字化营销领域的实力与创新能力,更体现了广大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深厚情感与高度认可。营业额的同比增长既是对产品优势的有力证明,也是品牌发展潜力的生动诠释。
公司糖浆产品涵盖液体麦芽糊精、啤酒专用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蔗糖糖浆、功能性糖浆、调味糖浆等数个品类。公司主要的服务客户以大型食品工业客户及餐饮连锁客户为主,同时为华东区域的众多中小连锁企业提供糖浆产品的支持。
根据中研网数据,全球调味糖浆市场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324.39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9年,全球调味糖浆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393.8亿元人民币,整体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中国调味糖浆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公司充分利用新茶饮行业发展带动原材料市场规模增长的机遇,发挥糖浆业务与粉末油脂业务的协同效应,持续加大糖浆产品在茶饮、食品工业、餐饮、烘焙等领域场景下的应用研究投入及对糖浆产品附加值探索,为国内客户提供优质原料和一站式解决方案。
创新食品是公司产品多元化的重要补充,以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需求。多年来,公司在食品配料行业深耕细作,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积极深挖专业客户需求并通过持续不断地创新,将创新成果付诸产业化,持续为茶饮、咖啡、烘焙、大餐饮等渠道开发出精准的、适配的标准化产品。公司将UHT无菌灌装技术应用于果冻、布丁、无菌豆花、烧仙草等领域,为广大新茶饮、餐饮客户提供了即食的果冻、布丁、豆花、烧仙草产品,在标准化门店菜单的同时,节约了时间且极大地降低了茶饮小料等的成本。公司积极倡导饮品配料的“液体化”,以茶饮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4倍浓缩的“卡丽玛”浓醇牛乳产品以及浓郁顺滑的咖啡饮品浓缩奶油等产品。报告期内,公司又积极推新,包括椰子原浆、乌梅原浆、柠檬原浆、全谷物燕麦奶等。公司洞察到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适时为市场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助力行业革新。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总体经营情况良好。报告期内,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者对品质、个性、体验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消费升级促使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产品功能,而是追求更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为新消费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新消费行业的上游供应链企业,公司的茶饮、咖啡、植物基等业务的消费需求也在逐步上升。
公司紧紧围绕2025年度的战略目标,持续优化经营与创新,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为118,541.7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43%;公司营业利润为1,519.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2.89%。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产品粉末油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4,977.79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747.84万元,下降比例为6.38%,粉末油脂在主营业务收入占比54.45%;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咖啡业务持续快速成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9,016.8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615.71万元,增长比例为66.80%;公司的植物基业务紧跟行业发展势头,也呈现较高增速,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078.4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995.31万元,增长比例为48.87%。公司坚持渠道策略为“toBtoC兼顾,双轮驱动发展”,报告期内,公司C端业务营业收入5,756.58万元,同比增长132.77%。
报告期公司参加了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览会(FIC)、博鳌健康食品论坛暨博览会、2025春季糖酒会、良之隆火锅食材展、2025Hotelex酒店展等重要活动之外,并加强了国际业务拓展,参与了APACFood&BeverageExpo2025及尼日利亚食品展、新加坡FHAFood&Beverage等境外展会。公司的产品及品牌通过在各个行业展会参展提升曝光度,为渠道开发及新客户开拓赋能。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通过央视等平台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参与《攀登者》大型融媒体节目的录制,以“权威平台+情感共鸣+即时转化”的组合策略,在CCTV-7、CCTV-17双频道实现100万人次的曝光覆盖,配合百家媒体宣发获得138.4万次浏览量,并成功入围“中国企业品牌库”,获得央视官方认证,有效提升了品牌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C端品牌金猫、非常麦、卡丽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品牌传播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线上以非常麦燕麦奶小红书平台为例,在小红书平台开展的《有机燕麦力,健康不费力》达人种草项目中,精准布局燕麦奶品类、肠道健康、减脂控脂、乳糖不耐等核心领域,累计发布112篇达人种草内容,通过好物分享、单品测评等多元化形式成功建立用户品牌认知,实现曝光量、阅读量、互动量等指标翻倍增长,达人粉丝覆盖量达266.49万,核心线万次。
线下渠道方面,因体育赛事受众广泛、影响力大,能让品牌迅速提升知名度,金猫咖啡作为“苏超”苏州赛事的直播节目特别支持伙伴,公司与苏州广电合作,通过“喝好咖,上金猫,和金猫一起嗨翻绿茵场”等深入人心的宣传语,占据消费者心智。今夏,公司推出荔咖、柠咖、黑咖等新品,通过品牌直播间露出,同时借助体育赛事的活力与激情传递积极形象,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关注C端产品。
为了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公司结合消费者洞察,依据国家对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和行业发展态势,不断上新产品,保持产品活力。公司在咖啡、植物基、创新食品等品类全面推新。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拓展大餐饮市场,通过洞察用户需求,推出相匹配的饮料原浆系列产品(椰子原浆、乌梅原浆、柠檬原浆),并和经销商一起深耕终端餐饮市场,通过供应链协同创新,为中小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分销网络和数字赋能。公司推出的金猫现磨鲜萃20倍浓缩咖啡液,RTD咖啡饮料,意式经典咖啡豆(金奖咖啡豆)等新品,一经推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公司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让喝咖啡成为一种既平价又便捷的生活享受。此外,公司还积极研发全谷物燕麦奶等植物基新产品,以更好地契合消费者健康化的需求,并通过进一步加强公司技术优势,逐步形成以研发驱动、以差异化产品为核心的行业壁垒。
公司C端消费市场不断扩张,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发展。一方面,公司在电商渠道商上,资源重点投放在抖音、拼多多、京东、天猫四大渠道。另一方面,公司在零售渠道业务上,零食渠道、KA、CVS、O2O渠道为线下核心渠道。截至目前,零售渠道覆盖客户已超过300家,覆盖网点数近6万家。各核心渠道均开拓了重点合作客户,比如:零食渠道好想来、鸣鸣很忙等;KA渠道盒马鲜生、沃尔玛等;CVS渠道罗森、美宜家等;O2O渠道叮咚买菜、小象超市等。在线上+线下的渠道策略背景下,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通过三连包,礼盒装提升客单价;通过和客户的联名,来打入全国性重点客户;通过风味的优化与增加,不断增加客户黏性。
随着咖啡消费的日益普及,国内咖啡市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为进一步优化公司的咖啡产能布局,公司于2025年3月份完成了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的项目。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来加强精品咖啡的产能布局,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能将达到16,000吨焙烤咖啡豆、3,000吨研磨咖啡粉、8,000吨冷热萃咖啡液、10,000吨RTD即饮咖啡以及610吨冻干和混合风味咖啡。该项目建成投产将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首先,公司能够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有助于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增强高增长潜力和高附加值产品的产能布局,从而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其次,通过引入新技术和工艺,公司将提升生产线的技术水平和智能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咖啡行业的领先地位,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报告期内,关于新建咖啡扩产项目的募投实施项目,目前在按计划如期推进。截至目前,已完成5,000吨焙烤咖啡豆产线的基建、设备安装调试,已达到正式量产阶段。
公司依托ERP系统上线实验室LIMS系统,构建高效的实验室信息管理体系平台,为生产管理及运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助力生产精细化,运营标准化,为业务提速增效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信息管理部门紧密围绕公司业务需求,将AI技术深度融入合同审批、制度查阅、客户留言分析以及私域营销等多个场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与客户体验,并构建集团运营管理驾驶舱,通过整合销售、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系统的全量数据,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一体化经营管理监控平台,实现了集团各业务板块关键指标的实时可视化呈现,同时建立阈值监控机制,自动识别业务异常,为集团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驱动数字化竞争力持续进化。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佳禾食品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