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稳居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首,“中国智造”家电引领全球潮流,泡泡玛特等原创IP加速出海……近年来,众多中国品牌扬帆海外,凭借浓郁的“科技范儿”、独特的设计感赢得全球消费者青睐。当前,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国企业积极转型升级,加速完成从“制造出海”到“品牌出海”的价值跃迁。
在全球贸易环境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劲韧性,品牌力量成为逆势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0.8个百分点,达到21.8%,涵盖食品饮料、美妆日化、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
德勤中国首席业务增长官金凌云说,面对地缘政治博弈加剧与全球治理规则重构的压力,中国企业正积极转型,加强品牌化运营,通过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模式、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与海外用户建立深层次情感连接,并借助数据预测、个性化推荐、柔性供应链等数字化工具,加快品牌出海。
在海外基础设施不足的发展初期,家庭服务机器人制造商科沃斯便通过建立海外独立电商网站和应用程序,参与海外购物平台大促活动,在海外视频网站开展测评、种草营销等,打响了品牌知名度。如今,科沃斯在全球拥有3000多家线下门店,海外收入占比超40%。
在线零售商希音(SHEIN)以“自营品牌+平台”作为发展模式,凭借数字化“按需生产”的柔性供应链技术,满足用户功能与情感需求,从而树立品牌影响力。数据显示,2024年希音以1.53%的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三大时尚零售商。
中国企业还注重品牌价值提升。近日,宇通客车在中亚市场总销量突破1万辆。宇通客车中亚区总经理李海峰说,这源于长期专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形象建设。近年来,宇通在中亚地区构建起立体化服务网络,通过本地化合作间接创造超5000个就业岗位,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基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彭波表示,当前我国正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品牌作为质量、创新、信誉等关键要素的集中体现,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抓手。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到2035年,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近年来,在完整的工业体系优势上,我国进一步实施了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制造业产品品质提升显著。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93%,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达到97%。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核电等高端装备制造质量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主创新是品牌创建的关键。中央财政支持1000多家重点“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的配套能力;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联合发布15项科技金融政策举措,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一系列务实的政策举措,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完成创新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金凌云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中国企业逐步积累核心技术和品牌运营能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品牌力量。特别是在“硬科技”领域,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全年出口达万亿元,医药、电商等新兴行业也涌现出一批以创新为核心的全球化企业。
彭波表示,品牌成功出海意味着企业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有利于拓展高端市场空间,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更多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投资。
中国品牌出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让中国品牌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伴随全球市场需求变革,中国品牌将迎来更大机遇。”金凌云表示,一方面新兴市场崛起,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中产阶级群体扩容,催生出对“高性价比”和“体验升级”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与数字化的刚需,也为中国新技术提供了发展赛道。
当前,中国不仅凭借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跨境物流网络,提升品牌出海效率;还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加速与相关国家开展经贸制度对接,为出海构建基础性支撑平台。
李海峰表示,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多年来,公司坚持以“中国—中亚精神”为引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亚地区客户的合作,不仅带来高品质的公共交通产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理念、技术、标准。
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仅滋养本土品牌成长,也欢迎全球优质品牌进入。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为全球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到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营商环境,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出海奠定良好基础,也吸引更多全球品牌与中国品牌同台竞技、相互借鉴。
“对外开放还促进了文化的深入交流。”彭波表示,当前中国原创IP正借此东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成功“出海”,让蕴含中国元素的品牌更具全球吸引力。相信未来会涌现更多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助力品牌强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