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座城市的书记/市长,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你会如何谋篇布局?如果可以调动的资金有5亿元,你会怎么用好这笔钱,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27日,绵阳国资平台公司四川梓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梓发产投集团”)成功簿记发行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5亿元,债券期限5年,票面利率2.60%,全场认购倍数达2.34。这是国务院“35号文”出台以来,四川省首单区县级国企新增公司债,发行利率创绵阳市同主体评级存续债券最低。
绵阳三台成功发债背后,藏着一个招商圈里的“秘密武器”——并购招商!成渝招商助推中心战略联盟伙伴、全国投行和资本市场知名律师,曾参与三台县等多起“股权并购招商”案例……在这些实战项目中,地方政府正从“土地操盘手”转型为“资本战略家”。
6月27日,梓发产投集团成功簿记发行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5亿元,债券期限5年,票面利率2.60%,全场认购倍数达2.34。据悉,此为国务院“35号文”出台以来,四川省首单区县级国企新增公司债,发行利率创绵阳市同主体评级存续债券最低。
梓发产投集团是绵阳市三台县最重要的产业投资运营主体,主体评级为AA,由三台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100%持股。其拥有产业化运营公司、上市公司以及乡村振兴公司。经近两年的整合,梓发产投集团形成产业投资、建设运营、乡村振兴三大功能定位,业务涵盖大健康、新能源、股权投资、工程施工、园区运营、农业投资、林业投资等七个板块。
2024年,三台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明确以绵阳梓盛鑫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三台县产业投资集团,将11个公司的股权划转至四川梓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此次债券发布是梓发产投集团整合资源后提升资本运作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市场化融资支持产业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拓展,强化三台县核心产业投资运营主体功能。
发行人发行的债券按业务方向围绕集团旗下多个业务板块展开,其中新能源板块以铜基合金材料业务为主;该业务由发行人旗下某子公司具体负责运营。而这家子公司的由来,与两三年前在三台县的一次并购事件相关。
2023年,安徽一家铜业上市公司悄然传出并购意向。该公司主要从事铜及铜合金板材、带材、线材、辐照交联电缆、特种电缆等产品的生产、开发与销售,主导产品有高精度铜带材、铜合金线材、光亮铜杆、电线电缆等。很快,这家硬核技术的企业,吸引了千里之外的目光——四川绵阳三台县,这座被称作“中国麦冬之乡”的农业大县,正在策划一场颠覆传统的产业突围。
三台的故事原本是金色的:当地麦冬田里流淌着占全国70%的产量、地油料总产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油菜制种撑起“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的脊梁、生猪出栏量更是一骑绝尘。但这个手握多张农业名片的县城,却在工业赛道上步履蹒跚。因此,当长三角的铜业巨头抛出橄榄枝时,分管招商的干部眼睛亮了——这或许就是叩开“工业强县”之门的密钥。
一场教科书式的资本博弈就此展开。作为农业大县,一般来说三台县难以直接招引“硬科技”项目落地。面对账面资金充足的上市公司,三台祭出了产投新招——让当地平台公司斥资5亿元拿下该公司9.98%股权,以精妙比例完成控股。控股后,该平台公司随后与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并表,资产负债归并到三台国资。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平台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分工明确,平台公司通过发布债券募集资金,这一部分得到了四川省天府增信的大力支持,而上市公司则进行募投、投资方面工作。
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合作伙伴、参与相关环节工作的核心团队成员称,平台公司在首期债券发行工作完成后,后续或将推进一系列相关工作安排。
作为上市公司大股东,三台县敏锐洞察到这一模式蕴含的巨大潜力。三台县运转此次收购的各方人才心里都清楚,这一创新举措,或许能助力自身县域经济完成“从土地财政到资本财政”的转变,真正实现“由资本落资本”,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依托平台公司,三台县更加积极地开展“产业资本招商”,寻求复制现有收购“组合拳”。
借助上述极具成效的招引方法,三台县成功收购的上市公司,当下市值已一路飙升至超60亿元。
2024年11月5日,该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联合另外两家企业,在三台县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200万元。该上市公司子公司出资500万元,持股比例41.66%。该投资项目主要是为了建设ACC/AEC高速铜连接生产线个月,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5.42亿元。
2024年12月10日,该上市公司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将在三台县开启年产4万公里通信高速铜连接用铜缆项目,该项目的投资额高达8750万元。从公告可知,此项目的建设周期约为16个月。经过详细测算,在达纲年份其销售收入预计可达1.8亿元。这8750万元中,有250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3800万元投入设备购置,450万元用于其他辅助设施建设,另有2000万元作为达产流动资金。
至此,这次收购又形成了“链主引力场”效应,完成了“控股企业-配套企业-衍生项目”的3级裂变。仅上述两个项目达产后将形成7.22亿产值,相当于再造1个县级支柱产业。这种链式发展相比传统招商节省80%的协调成本。且三台县作为传统农业县,直接培育铜基新材料产业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产业培育周期。而通过并购上市公司,直接获取成熟技术团队、市场渠道和行业资质,相当于将发达地区20年的产业积累。
从资产增值保值视角看,三台县此次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用5亿撬动了近百亿,且后续的经济收益、Pg电子官网产业协同效应还在不断累计叠加。从麦冬田到铜缆车间,三台的突围揭示着县域经济的新生存法则:当土地财政日渐式微,那些深谙资本密码的县城,正将上市公司的股权证书化作新时代的“麦冬种子”,在虚实交织的产业土壤里,种出超越地域限制的增长奇迹。
无独有偶,作为个别有前瞻眼光的书记县长通过“并购招商”,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绵阳的另一个区也有类似案例。
三台县收购事件之前,绵阳另一个区收购了苏州一家以临床信息系统和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化公司近20%的股权。该公司终端用户覆盖全国3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4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三级甲等医院近1200家。此外,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有省级技术中心,重视技术创新,拥有近600项知识产权。
成为控股股东后,当地平台公司与该上市公司财政并表,之后将部分当地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体系。整个收购过程完成之后,该上市公司经营团队依旧为原班人马。
在这次收购中,该公司通过“资产并表+反向装填”的财务运作,构建了新型政府资产负债表。将上市公司资产纳入合并报表,使政府平台转型为拥有优质流动资产的战略投资者。政府通过将地方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创造了证券化溢价。
上述提到的并购模式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竞争规则:将地方政府从政策优惠的“价格战”,升级为资本运作的“价值战”。通过并购形成的“资本支点”,既能撬动产业资源跨区域重组,又能构建更为坚固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了县域经济突围的新范式。
时间拉回到今天前的6月24日,成都召开声势浩大的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开启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在的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简阳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和蒲江县成为主角。这次会议所讨论的重点,是强基础、扬优势、提能级,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县市新城。以县域经济为关键支点,成都要撬动全域的高质量发展。当天,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曹立军强调,成都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要在“三聚焦三突出”上下功夫、求突破、见实效。
在绵阳三台推进“并购招商”过程中,曹立军曾担任绵阳市委书记。围绕产业园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绵阳有不少创新突破。成都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的“明牌”和“暗牌”已系统化迭代。
事实上,在地方政府众多并购招商模式中,直接下场并购上市公司,近两年已经在招商界“秘而不宣”。过去,土地招商和税收招商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招商模式。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税收优惠政策效果逐渐减弱,这被称为1.0版的招商模式遭遇瓶颈。紧接着,资本招商尤其是基金招商兴起,各地纷纷设立地方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同时设置返投比例,期望借此招引企业、优化当地产业结构。
但另一“尴尬局面”又出现了——在新兴产业赛道竞争中,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多数难以获得回报。即使个别项目最终“跑出来”,但从创业到成功退出至少也需要10年,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资金长时间内无法回流,“有出无回”又成为了当前地方政府基金招商面临的难题。
并购一家上市公司,再通过上市公司整合上下游产业,Pg电子官网对地方政府而言,这比基金招商效率更高,且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与安全性也大幅提升。
成渝招商助推中心产研团队分析指出,培育本土中小企业,就像在自家苗圃育苗——选种、浇水、施肥,得花几年时间,慢慢养护才能成材。并购招商就像给产业森林“插苗补绿”,直接汇聚优质企业。如果资本招商是“零售”,那么并购招商有点像“批发”。
成渝招商助推中心了解到,在市值3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中,有意出让控股权的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A股上市公司约为1200家,即便剔除ST公司,也接近1100家,其中,超过八成实际控制人为个人。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以来,实际控制人由个人变更为地方国资系统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过20家,出手地区包括四川、江苏、湖北、广东、安徽、湖南、河南、陕西和福建等多个省份。其中,不少是地方国资平台跨区域并购上市公司。
简单算一笔账,市值30亿元的上市公司,平均购买25%的股权,即可成为第一大股东,需要的资金是7.5亿元,其中并购贷款可贷60%(4.5亿元),地方政府平均只需要出3亿元,就有望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在成渝地区很多地方还在学习产业基金招商时,浙江已有地方国资系统发文鼓励投资入股上市公司。以浙江台州为例,当地国资委去年在发布的《关于加快台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国有企业投资入股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聚焦主业和产业链发展,实现双向赋能。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上海、深圳、安徽等10多个省市,陆续发布并购政策。
除并购上市公司外,整合上市也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并购招商的主要模式之一。我国拥有诸多开发区,不少区域内可能有上百家企业,合计销售额可能达几百亿元,但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产业格局呈现“小而散”的特点。对此,地方政府可先行并购一家龙头企业,借助该龙头公司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以达到上市标准,进而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事情总是有两面性,地方平台公司并购上市公司“消化不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成渝招商助推中心产研团队注意到,有关地方平台公司要不要并购上市公司,在学界和县(市)一把手心里,目前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在做强县域经济新形势下,如果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购上市公司”用好了,不失为股权财政时代培育产业“秘密武器”。
为招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地成渝,财联社科创四川/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团队,近期已联合全国券商投行、资本市场知名律师团队、众多上市公司主体,初步组建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并购招商工作专班”。目前,曾参与多地上市公司并购的行业知名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及其团队,头部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及成渝招商助推中心管理团队等行业知名机构人员已加入。“工作专班”正持续开放专业人才通道,欢迎更多专业人士加入,为上市公司收并购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并购招商工作专班”目前已接受超过15家上市公司实控人委托,考虑上市公司收并购或实控权转让事宜。我们同时面向成渝地区发出邀请:有意愿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本地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区市县与成渝招商助推中心取得联系,我们将为您精准匹配条件契合的产业标的、共同推进“并购招商”,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27日,绵阳国资平台公司四川梓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梓发产投集团”)成功簿记发行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公司债券(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