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是引领方向的标杆,榜样是催人奋进的力量。在7月1日召开的“榜样展担当,奋进新征程”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先进模范事迹报告会上,7位来自邮政不同板块、不同岗位的杰出代表,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深情讲述了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优异业绩的奋斗历程。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伟大出自平凡,可学可鉴;他们的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芒,可追可及。让我们学习弘扬他们身上“忠诚、激情、奉献、担当、拼搏”的优秀精神品格,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奋力开创中国邮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再次回想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场景,我依然很激动。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我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也更坚定了立足本职建设好家乡、服务好人民群众的信心。
泸水市称杆乡很多村寨都位于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深处。我出生在这里,清楚地知道各族乡亲们对走出大山的渴望、对过上好日子的向往。所以,把山里的老百姓和山外的广阔天地连起来,这件事我一干就是37年。
过去的邮路难走,雨天一身泥,晴天满身灰,跑完一趟需要6天。2012年通了公路后,我骑上了第一辆摩托车,但雨季的泥石流、塌方、滚石依然让投递之路充满艰险。我右手手指就是在送件途中被落石砸掉了一小截。那天,我包扎好伤口后,又忍痛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将邮件一一完好地送到了收件人手中,可手指却再也接不上了。我告诉自己,手指可以断,但邮路不能断,再苦再难也要坚持走到底!
对于很多我们那里的少数民族群众而言,投递员是与外界沟通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桥梁。我曾通过一封地址不详的来信,帮助大山深处的老人找到失联多年的女儿,让他们一家团圆;也曾冒雨走了一路,连夜投递高考录取通知书,让年轻学子圆了奋斗梦想、找到人生方向……这一路上,信比天大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我是党员,老百姓十分信任我,有什么事都找我帮忙,亲得就像一家人。我是大家的“义务采购员”,也是村里的“政策宣传员”,只要是对村民有用的,我都积极学习,讲给他们听,老乡们都说我是“党派来的亲人”。去年,参加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回来,Pg电子平台网址乡亲们都争相拉着我的手不松开。他们说,看到总书记给我颁奖、和我握手了,感谢党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
近年来,家乡的边寨邮路从“鸟路鼠道”变成“天堑通途”,邮政服务也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越过越好。过去,我投递信件、报刊多。如今,我不仅把更多的网购商品送进村,还帮着乡亲们把大山里的好东西带进城、销出去,从本地集市的“撮堆卖”变成电商平台上的“精品卖”,让千家万户生产的小农品对接全国大市场。我还拿出自己的15万元积蓄,帮助老乡杨赵才通过搞运输和养殖实现了脱贫,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最近,云南邮政被列入集团公司“高原抵边村+乡村振兴”场景试点飞行单位,称杆乡成为省内试飞对象。我报名参加了无人机飞行培训,力争早日成为一名超视距中型无人机飞手,更好地为家乡服务。
37年,从“小桑”到“桑叔”,老百姓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邮路是我的魂,我只有继续走在邮路上,魂才算守住了。在我心里,脚下这条边寨邮路,就是传递党的声音的连心路,就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同心路,就是通向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格唐邮路,是世界上距离最长、海拔最高的乡镇邮路,被称为“鸿雁天路”。这条邮路,我已往返500余次,总行程突破了50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超过12圈。
对于当地军民而言,这条邮路不光是物资供给线,还是联通外界的信息线。我是邮件的传递者,更是沟通外界与这片雪域高原的使者。每次看到我,坚守在昆仑山上的战士们都特别开心,因为我给他们带来了远方的思念;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工作的科研工作者们则感慨绿色邮车是他们的慰藉,说我“是一种希望”。
面对期盼,十几年来,我与沙尘暴赛跑,与风霜雨雪抗争,与高海拔较劲,把一份份温暖的牵挂送到军民手中,从没有耽误。哪怕只有一封信,也要及时送到。记得有一次,一位藏族老奶奶颤抖着从我手中接过她儿子从拉萨寄来的唐卡,泪水浸透了包裹纸。她说,孩子在拉萨生活多年,一直没有回家。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念他,这件唐卡就像儿子在她身边一样。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动,也更加体会到了高原藏区邮政普遍服务的意义所在。
邮路上,我曾经历一次次险境——邮车被困在暴雪中,车轮深陷冰窟;山路塌方,独自撬动滚石开路;赶上沙尘暴,只能摸索前行,方向盘握得再紧,车还是像浪里小船一样摇摆。有一次,邮车发动机在无人区突发故障,我蜷缩在车底下,硬是修理了3小时才让汽车重新轰鸣,起身后整个人已虚脱到极致。
那条150级的“天梯”,我已记不得爬过多少次。这里海拔4000多米,别说扛着邮包,就是空手徒步都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30斤。有一回,我在攀爬中突然暂时性缺氧,产生了短时晕厥,眼睛一下子看不见了。为了避免坠落悬崖,我下意识赶紧靠住栏杆,用手紧紧抓牢邮袋,缓了一会儿才恢复,又继续慢慢往上爬,刚爬到上面就瘫坐在地上。
战士们最了解我十几年的付出。我记得2020年农历新年前夕,我给新兵战士送邮件,没想到却收到了一份惊喜。那天,战士们自发在天梯列队,向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那一个个军礼让我很自豪,我觉得那是对中国邮政的礼赞!
从投递邮件到捎带物资,从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到助销当地特色农品,十几年来,我迎风冒雪,架起沟通内地与青藏高原偏远农牧区的桥梁,也与沿线军民结下了深深的情谊。战士叫我“葛班长”,农牧民说我是“好朋友”,后来越来越多在邮路上得到过我救助的人,开始亲切称呼我为“葛大爷”。
其实,我今年还不到50岁,并不算老。因为长期在邮路上2300多米的海拔落差间来回奔走,我的嘴唇发紫,头发早白,牙齿严重松动脱落,所以看起来比同龄人要苍老得多。
上高原,穿雪域,苍茫天路之上,我和我的邮车如同一个流动的邮局,传递着党的声音,播撒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阳光,承载着邮路沿线军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抹邮政绿,已成为藏区民众热切的新期盼。
说起金融为民,我的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自己发放第一笔贷款时的情景。那源于一个“特殊”的申请——一位农户需要5000元购买种子和化肥。
这笔贷款金额小、手续繁,收益甚至抵不上一趟路费。但当我走进客户家低矮的土坯房,看到墙上贴满孩子的奖状,听到他说“等这季收成好了,我就给孩子报个她喜欢的特长班”时,我忽然明白:信贷工作的意义,不在于数字的大小,而在于能否托起一个家庭的春天。
收到贷款到账短信后,客户特意走了十里路到县城,只为让我尝尝他自家种的花生。我推辞不过,便偷偷在他贷款合同里塞了50元钱。花生的香,我至今难忘。后来我才知道,他特意选了最大最饱满的花生,炒了3遍,生怕不脆。
在2017年夏天的一场暴雨中,傍晚,我和同事开车前往一位客户的养殖场,雨刮器开到最大也看不清前面的路,通往村里的土路成了泥浆河,车辆根本无法前行。我们便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前往。当我们满身泥浆出现在养殖场时,客户先是一愣,随即就红了眼圈,感动地说:“你们邮储银行的人,是真正把客户放在心尖上啊!”那天,我忙了一夜,次日一早,30万元贷款就打到了客户的账户上。
在信贷岗位上,我始终绷紧两根弦:一根是风险防控的“警戒线”,一根是人文关怀的“温度线”。我坚信,信贷员的笔,既能“写”下可能的风险,更能“画”出破局的路。
客户因货品积压无法按时还款,我没有选择直接催缴,而是选择与同事一起帮他找销路,并向上级行申请重新制定分期还款计划,解其燃眉之急。得知客户家人脑梗住院、影响还款能力,我一边安慰客户,一边主动帮他申请了贷款展期,助他渡过难关。
干信贷,加班加点是常态。儿子9个月大时,肺炎高烧住院,他的病床成了我的办公桌。父亲因直肠病变入院手术,我在单位和医院间来回奔波,晚上就蜷缩在陪护床上处理业务。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客户打来电话,我随叫随到。
有人问我:“信贷工作这么琐碎、辛苦,你图什么?”我想,我图的是以真心传递温情,让每一笔贷款都成为照亮人生的光。
顶烈日、伴寒风,这些年,我走遍了襄城县16个乡镇的448个村落,从父母口中的“白净闺女”,变成了农户口中的“泥人经理”。每次下乡,总有人远远就喊:“张经理,来家里喝口水!”那声音,比任何业绩奖励都让我满足。每当看到农户们用上了崭新的收割机,从“面朝黄土”转变为“机械化种植”;小微企业主们扩建了明亮的厂房,从“夫妻店”成长为“规上企业”;创业者们开了第一家梦想中的小店,从“打工仔”变身成“小老板”,我打心眼里替他们开心。
“进步,与您同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邮储信贷员用双脚写下的承诺、践行的初心。未来,我将继续用温情托举希望、用专业护航梦想,坚守金融为民本色,让邮储银行的金融“活水”浇开更多更艳的幸福花!
1996年,我成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邮电局的一名营业员。人民邮政为人民,正是这份职业荣耀、百姓信任,滋养了我越来越强的责任心。
记得那时候,齐齐哈尔的冬天特别冷,零下30多摄氏度的清晨,我总是一路小跑赶到单位,哈着白气打开营业厅的大门,赶在客户到来之前将营业厅里外打扫干净。提前到岗的习惯,我一直坚持到今天。无论酷暑严寒,还是刮风下雨,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单位,做好工作准备;不管是在基层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下班时我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把工作做完、各环节检查停当才走。
担任梅里斯区分公司经营部兼营业所负责人后,为发展储蓄业务,我扑下身子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跑,每年都会拓展近千万元的储蓄存款。成为区分公司副总经理时,正值电商兴起,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到网点帮揽投员一起分拣、打包、装车,经常忙到深夜。平时,我会经常带领员工深入田间地头宣传邮政业务。疫情防控期间,我更是连续工作400多天,在坚守一线中高效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大家口中的“拼命三郎”。
2017年至2021年,我主管梅里斯区分公司业务经营后,分公司业务收入由原来的1191.1万元增长至1794.46万元,增幅达50.66%,列全市邮政首位。
我现在所在的铁锋区是老工业基地,部分区域活力不足,邮政市场开发空间受限,网点客源基础相对薄弱。破解问题挑战、推动业务发展拿下多个全市邮政第一,我的解决方案依然是“做离战场最近的人”!
调任这里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下网点了解情况,记录员工状态、了解客户需求、梳理整改方案,笔记本上很快就记满了每个网点的特点。全区12个网点像12颗星星,我要让每一颗都亮起来。同事们都说:“哪有你这么当领导的?没在办公室待过。”可我知道,只有双脚沾满基层的泥土,才能制定出最接地气的战术。
2024年,面对省分公司下发的金融跨年度营销活动方案,我带着网点负责人、金融专业骨干集思广益、制定举措。挂图标记、实地走访、数据分析、客户画像,随着一张张客户信息翔实的清单新鲜出炉,“异业联盟+邮社区”双轮趋动,给客户实惠、为商家引流、助邮政拓市的“三赢”思路逐渐成型。那段时间,我带领团队开启了“扫街式”营销攻坚,微信步数每天都突破3万步。最终,我们与当地牙科医院、加油站等13家优质企业建立了“异业联盟”合作关系,累计获得新客源1300余人,获得新资金5800万元,销售理财产品3200万元。
从青涩的“邮政青年”,到两鬓染霜的“管理老兵”,近30年摸爬滚打,在我的职业生涯里,“干”字是永恒的主题。在经营一线,我踏实肯干;成为管理者,我真抓实干。未来,我将继续干在前列、干出成效,做“干”字当头的示范者、起而行之的行动派,以担当作为诠释初心使命,用不懈奋斗续写邮政荣光!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是“蜜罐里泡大的”,但我不认同,我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是能吃苦、肯奋斗、敢担当的新青年!
2013年刚入职沧州邮政时,我干揽投。一辆三轮车、一张地图、一个文件兜,就是我闯荡街巷的全部。
路线不熟、效率低下,我就用休息时间一遍遍地走、一幅幅地画!晨光中勾勒街巷脉络,烈日下熟悉社区布局,标注准确地址,记录客户投递需求。最终,凭着一股子韧劲,我硬是将负责的服务区域制成了100多张手绘地图,把每一条街道、每一个门牌都深深印刻在脑海里。
做揽投,我没喊过累。待投的药,老人急用,看到电梯检修,我一口气爬上23层楼,交到收件人手里。“双11”邮件多,我每天6点就到单位开干,最多时一天投5频,回家已是深夜。每次面对客户的感激,我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浑身充满力量。
练本领,我没止过步。为了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给企业争光,我一个动作每天练习上千次,有时一天只睡4个小时,日复一日打磨技能。这些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先后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数十项荣誉。
从揽投小哥到市场经理,我把“投递图”换成了“作战图”,一头扎进了市场。同业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依托青年创新工作室,我带领大家主动对标对表,聚焦揽投效能提升、同城配送降本、跨界服务增收全面发力,运用“五知”工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大胆啃硬骨头,争大项目,闯新天地!
崔儿庄是全国最大的红枣交易市场。这里快递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超乎想象。抢市场,拿着宣传单“扫街”效率低,同质竞争打价格战更是下下策。
当时,我们锁定的市场内两家头部电商客户,已被竞品用其他快递难以企及的低价拿下了80%的寄递业务量,逆风翻盘的难度极大。
不拼价格拼服务。我们发挥邮政专线直达的优势,让核心区域速度比竞品更快;安排服务专班即时响应,让全程服务比竞品更好。正当我们逐渐赢得客户信任时,已有所察觉的竞品试图进一步降低价格来应对,但已很难再做出大幅让步。而我们在服务上又继续加码,确保客户出货3小时内完成清场转运。最终,凭借差异化优势,我们成功打破了低价垄断的壁垒,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这件事也让我更加坚信:没有不能成的事,只有不作为的人!
邮政寄递是中国邮政作为行业“国家队”的旗帜,也是中国邮政向社会彰显企业形象的大旗。未来,我将继续用奋勇前行的步伐、创新拼搏的汗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队成员一起,为让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努力贡献青春力量!
2024年4月,我第一次踏入邮储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这个刚刚成立不久的机构。如何带领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6岁的团队,扛起“服务战略客户的主阵地”和“省会城市第二增长极”的重任,曾让“85后”的我思索了许久。
这一年多的时间,注定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和团队一起,用坚韧打破坚冰,用专业赢得信任,用实干开辟新天——2024年,营业部实现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22.66%;人均创收470万元、人均创利395万元,均列省内兄弟行首位。截至今年5月,我们实现了5700万元的利润,同比增长197.37%。
沉甸甸的收获背后,是一场场硬仗。开疆拓土的艰辛付出,只有经历过才能真切感受。
水泥裹上裤腿,汗水打湿衣衫,新旧动能起步区的工地上,地表温度接近40摄氏度。我和团队成员拿着笔记本、扛着测量设备,走在刚修好的施工便道上,用最新的产业园数据,为后续贷款审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我们与起步区合作已涵盖其所有的6个产业园,授信额度提升至60亿元。
在长清农批市场建设期间,我和大家对济南及周边8家运营中的农批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跑了整整两周时间,找商户、摸需求,联合邮政板块,把127页的访谈记录和痛点清单,转化为“物流+资金流”的专项服务方案。邮银协同的优势让客户真心感慨:“你们比我还了解这个市场!”
服务省级预算单位有多难?今年我们运用“客户清单靶向法”,对专项债名单中的山东开放大学发起了攻坚。
无数次被拒后,今年初,我们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第一次敲开了学校的大门。面对对方给的来之不易的10分钟交流时间,我直击核心痛点,从省财政厅备案到中国人民银行核准,一一陈述了解决方案。客户越听越投入,原定10分钟的交流时间,最终在客户不断追问细节中延长到了1小时。
最后,客户说道:“一个月内解决以上问题,咱们就合作。”承诺即是军令状。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将办公室搬到学校周边,倒排工期到“小时级”,密切联系财政厅和人行,精准解决系统、备案等问题;针对3月31日资金入账的硬要求,我们对每一个痛点及环节进行逐项攻坚,最终保证了资金顺利入账。现在,开放大学的师生都亲切地称我们为“身边的银行”。
从金融支持国家战略首战破局,到全情助力民生工程协同制胜,再到精准服务机构客户终有所获,在一年多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朴实的客户营销方法论,那就是:把脚印刻在现场,把资源串联成链,把痛点变成靶心。
未来,我们将继续做“脚下有泥”的实干者、“心中有光”的创新者、“肩上有责”的担当者,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征程上奋楫前行,为书写“五篇大文章”的邮储答卷着墨添彩!
投身阜阳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让邮政所长与政府所期、百姓所盼同频共振,一直是这几年来我带领团队砥砺前行、奋楫争先的不变追求。
记得我刚调到阜阳工作不久,一次到太和县调研,看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上海青,我问合作社负责人老赵:“听说你们种上海青每亩一年收入能有2万元?”老赵叹了口气说:“那是以前行情好的时候,现在销售都成了问题,眼下这茬发往广州的已经掉到两毛五一斤了。”
当天,我就抓紧和县分公司同志拟定了首场“上海青”社区团购方案,邮政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考虑到运营成本,按照每斤1.5元的价格在太和县网点开展社区团购,一周时间有近2000人参与,销售“上海青”1.8万余斤。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农村需要邮政,农民需要邮政。而我们也有责任、有能力做到“应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需,尽邮政全力打造惠农服务生态圈之能”,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回去后,我就牵头召开市分公司党委会,聚焦服务乡村振兴3大难题、10个细分课题,制定31项具体举措,确立了阜阳邮政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计划。通过党委管总、支部抓细、专班包片和网点落实,搭建市、县、片、乡四级服务乡村振兴机构体系,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
去年夏天,颍泉区锦湖村党支部书记张杰焦急地找到我:“今年油桃产量大、熟得快,再卖不出去就全烂在地里了!”看着乡亲们愁苦的面容,我带着城区分公司把党支部会议开到了桃林里,之后又往返于合作社与商超之间20余次,最终打通了“社区团购+站点直供+食堂配送”的销售链路,3天内销售油桃3000斤。
2020年,阜南县政府开发建设了铁路粮食专用线物流园,但因前期与社会公司合作运营不当而被迫关闭。今年初,政府找到我,希望邮政能够联合铁路部门,再度把物流园运营起来。5月,三方达成合作意向并成功举办签约仪式。今后,通过公铁联运模式,阜阳及周边地区的大宗粮食作物的物流成本预计可降低20%以上,每年能给邮政带来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收入。
长官镇牛交易市场是安徽省最大的肉牛集散中心。为了更深入地服务省分公司重点部署的“五徽”之一的“徽牛”产业,我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联合邮储银行阜阳市分行在市场内开设了唯一的信贷业务窗口,以“现场咨询受理+支局信贷沙龙”的模式,累计投放肉牛养殖类贷款4360万元。
这几年,我带领团队把“争创一流”作为追求,不断铸牢邮政在农村市场的竞争优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我们累计获得政府资金、政策支持1242万元。2024年,阜阳邮政年度绩效考核列全省邮政第一,我们也是全省邮政唯一蝉联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市级分公司。
能与团队并肩奋斗,共同见证阜阳农村市场的变化,我倍感自豪。我将继续担当尽责、当好“头雁”,带领团队不断争先进位、创先争优,在阜阳的乡村沃野间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