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需求迭代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中国食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B站发布的《2025食饮行业营销趋势报告》揭示了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心智争夺”的关键趋势,并提出了以内容生态为核心的品牌建设新路径。这一转变背后,既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年轻世代重新定义消费逻辑的直观体现。
当前食饮市场呈现明显的“矛盾性增长”:粮油食品类消费保持近10%的稳健增长,折射出居民对品质与健康的持续追求;酒饮线上销量借势电商节点实现超30%爆发,健康饮品赛道更以26%增速成为新蓝海。然而繁荣背后,同质化竞争加剧、用户注意力碎片化、品牌忠诚度稀释等问题凸显。数据显示,2024年平均每天有超7000款新品涌入市场,但多数产品难以突破“尝鲜即弃”的怪圈。
年轻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正在发生根本转变——食饮消费不再局限于味蕾满足,而是演变为包含感官刺激、知识获取、文化认同的复合体验。这种变化倒逼品牌重构营销策略:如何将产品功能转化为情感共鸣?如何让品牌故事成为社交货币?B站提出的“SCI体验模型”(感官Sensation-认知Cognition-想象Imagination)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框架。
作为月活超3亿的年轻社区,B站展现出独特的营销势能。日均106分钟的用户停留时长、48亿次日均视频播放量,构建起深度沉浸的内容场域。平台数据显示,食品相关内容年播放量突破2600亿,饮料品类增速达51%,用户主动搜索量同比增长超40%,印证了食饮内容的高渗透性。
1. UP主信任纽带:创作者以真实体验搭建品牌与用户的“信任桥梁”,将广告转化为“值得三连”的优质内容。例如科普UP主通过原理拆解,将产品卖点转化为生活知识,实现从功能告知到价值认同的跃迁。
2. 圈层穿透力:食饮内容已突破美食分区边界,在科技、知识、动漫等200+内容圈层中裂变传播。某健康饮料品牌通过联动虚拟偶像直播,成功触达二次元群体,实现跨圈层渗透。
3. 长效资产沉淀:区别于短效流量投放,B站提出的“CORE心智动力模型”(品牌人设-场景沉浸-内容共创-人群沉淀)帮助品牌实现可量化的心智积累。某国民品牌通过持续三年的毕业季IP合作,将“青春符号”深度绑定年轻群体认知。
• 脑洞料理与感官怀旧:猎奇实验视频播放量年增145%,Pg电子平台网址印证年轻人对创新体验的追逐;而怀旧零食内容增长52%,显示“情感疗愈”成为饮食新刚需。某快餐品牌通过复刻90年代经典套餐,成功唤醒集体记忆,带动区域销量增长200%。
• 知识赋能与文化溯源:“吃喝必有方”相关内容暴涨282%,健康科普类UP主成为新晋意见领袖。某乳制品品牌联合营养学家打造喂养知识专栏,实现母婴人群精准渗透。更具深度的“见食博物馆”趋势,则通过饮食文化考据内容,助力老字号品牌完成年轻化叙事转型。
• 圈层破壁与全球探索:二次元美食复刻内容播放量破7.8亿次,IP联名产品常现“上线即售罄”;而“吃喝看世界”类内容带动地域特产搜索量提升60%,某地方酒企借势打造“中国白酒地理”系列内容,成功打开高端市场认知。
• 传统品牌焕新:青岛啤酒借势五四节点,以“讲究青年”态度营销打破固有形象,相关内容播放量超5000万,品牌搜索量提升75%。
• 新锐品牌突围:某新茶饮品牌通过虚拟偶像二创大赛,实现用户自发内容产出量暴涨300%,快速建立圈层影响力。
• 垂类品牌升级:宠物食品品牌依托UP主养育日记内容,将产品功能转化为情感陪伴符号,客单价提升40%,复购率增长25%。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B站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核心趋势:食饮品牌的终极战场不在货架,而在用户的内容消费场景中。当一支开箱视频能带动区域特产脱销,当一场虚拟直播可激活百年品牌活力,意味着“消费决策”与“内容体验”的边界正在消融。对于品牌而言,能否在年轻人的内容流中成为“社交货币”,将直接决定其市场话语权。
这场心智争夺战中,B站生态的价值不仅在于3亿年轻人的流量池,更在于其构建了品牌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创作生态。正如报告中强调的:“好内容不是品牌单向输出的广告,而是用户借品牌符号完成自我表达的社交货币。”这种双向赋能的模式,正在重塑食饮行业的增长逻辑——在这里,每个点赞、每条弹幕、每次二创,都在为品牌积累穿越周期的势能。